建筑間距是指兩幢建筑物之間,外墻面相距的距離。影響建筑間距確定的主 要因素是日照、通風、防火、防噪、衛生等要求。 1)日照間距。日照間距是根據當地日照標準計算日太陽的高度角3)和方 位角(r),以前幢建筑遮擋高度(%)來計算的。由于各地太陽的高度角、方位角 有所差異,為計算簡便,日照間距一般采用系數法,即:D=HO-L,式中:L為 日照間距系數,各地略有不同(圖2-12)。 ![]()
2)通風間距。就是為了獲得較好的自然通風,不應使后幢建筑位于前幢建筑由于風壓所形成的負壓區內,所需保持的兩幢建筑間的最小距離。一般來講,只要滿足日照間距,通風間距也能滿足(圖2-13)。
![]()
3)防火間距。除滿足建筑的日照、通風間距外,還應滿足建筑的防火間距。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(m)與建筑的耐火等級有關(表2-3)。高層建筑的防火間距(m),除考慮其耐火等級外,主體建筑與附屬建筑相互之間的防火間距也有所不同(表2-4)。
![]() ![]() ![]()
4)影響建筑間距的其他因素
防噪間距:在影響學校建筑間距的諸多因素中起主導作用的還有防噪間距,《中小學校建筑設計規范》(GBJ99-1986)規定:兩排教室的長邊相對時,其間距不應小于25m,教室的長邊與運動場地的間距不應小于25m。衛生間距:①防視線干擾,居住區住宅建筑應避免視線干擾,有效保障私密性,窗對窗、窗對陽臺防視線干擾距離不宜小于18m。《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》(GB50180-1993)規定:對高層塔式住宅、多層、中高層點式住宅同側面有窗的各種層數住宅之間的側面間距,應考慮視覺衛生因素,適當加大間距。北方一些城市對視覺衛生問題較注重,要求高,一般認為不小于20m較合理。②防疾病傳染,如醫院建筑,為得到較好的隔離效果,傳染科病房最好與醫院主樓分開而自成一幢,與病房主樓及其他房屋相隔應在40m以上。考慮衛生、防噪等要求,病房前后間距、療養用房主要朝向的間距除應滿足日照要求外,最小間距不應小于12m。總之,在場地的總體布局中,建筑間距的確定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。在按照各種因素對間距的要求所得出的間距數值中,選擇其中的最大值作為實際建筑間距。
(責任編輯:admin) |